编辑:樊畅 来源:必搏体育app|中国有限公司 时间:2020年10月16日 访问次数:260 源地址
■许庆瑞
“以学为主”的青少年时代,“从学到创”与“学创结合”的中壮年时期
由于家庭重视子女教育,我在中小学受到了较好的基础教育,为日后升入大学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在新闸路小学五年级后跳过六年级,直接考入了大同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考入了上海数一数二的南洋模范中学,1947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工程管理系。这是我学术生涯中“以学为主”的第一阶段。
1951年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开始学习苏联的工业经济与企业管理,这是我第二个高等教育的学习过程。苏联教学的特点是崇尚理论学习与研究,这对我提高理论水平与培养理论研究兴趣起了重要作用。从国家经济建设来看,当时正是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个时期我开始了“从学到创”,导师给我定下了“技术管理”的学习与研究方向。
这是我学术生涯的第二阶段,是“从学到创”的开始,它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边学边创”的过程。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国开始走出单纯学习苏联与书本知识的框框,开创了探索我们国家自身需要的研究与创新过程。当时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教材中,第一次摆脱了单纯学习、仿照苏联编写教材,开始发挥首创精神,建立了自己教材的新体系,列入新产品试制/生产技术准备组织与计划的章节。
从研究生毕业留校当教师的1955年秋一直到1978年,这第二个20—30年时候我们边学边教,是“学习、研究与教学”三者结合的过程。在六十年代初这段时期里,我们曾随一机部部长汪道涵的调研组在上海机床厂蹲点调查,对我们培养深入实践作理论和政策研究的作风有很大影响,这对我们此后树立“顶天立地”的思想与作风亦有重大影响。
这第二个阶段,是“从学到创”至“边学边创”的重要阶段,培养我们把学习理论前沿和学习实践相结合。当时,中国人民大学对教师进修与提高,提出了一个学习苏联培养副博士的模式,其要求不亚于欧美培养博士生的水平,它要求深入学习基本理论及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如马克思资本论全书,马列主义的哲学著作等。在工业经济与企业管理方面,要通读200本原著和十年的经济理论杂志与专业杂志。在人民大学学习与工作的十年对我此后学术生涯起了良好的奠基作用。
“以创兼学”,“以创为主”的中晚年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时任浙大校长的钱三强、钱学森及李昌同志均认为在工业管理方面一直没有专业来培育人才,他们提出设立这么一个为科学/技术管理培养人才的专业和院系。于是我被授命前往美国寻访这样一个专业,以便仿照他们的经验创办科学与技术的管理院系。
1980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首先到麻省理工的管理学院。当时发现美国并没有专门培养科技管理的院系,但却设有一些这方面相关的课程,如“研究与发展管理”及“技术创新管理”,“技术扩散”与“技术转移”,“研究与发展系统动力学”等等。我选择了管理学院的技术管理教学组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基地。这个组的组长是Ed.Roberts,他是美国技术管理与创新方面的大师级教授,在他的组里还有两名这方面的著名教授,即TomAllen与EricvonHippel。前者以研究“技术信息流”而著名,后者以研究“用户是创新者”和“创新源”而著名。我参加了他们创办的第一期技术管理研究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年以后我又赴美国西海岸斯坦福大学的工业工程系访问学习了三个学期。
在美进修学习的这两年,大大缩短了我原有知识与国际先进管理教学的巨大差距,为我们赶上国际水平进行教学与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我们新的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方向。
留美回国后,我开始了技术创新管理的新方向。1986年起我们浙大被批准招收科技管理的博士生,我第一个博士生所做的课题就是技术创新的动力与能力机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常研常青的课题,是近三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拥有研究价值的重要课题。1982年年底开始,我花了三四年时间写出了《研究与发展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据后期调查,两书均为我国第一本讲研发与技术创新管理的教材与专著。
针对我国研究成果实现商品化率低的状况,80年代初我开始思考问题之所在,对比中美两国科技力量分布,美国大部分科技力量在基层,在企业里。而我国却分为五路:中科院,部属研究院所,地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企业力量很薄弱。针对这个状况,我于1982年末中科院管理科学研究组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了“技术创新应以企业为主体”的观点。这个观点一直未能引起重视,80年代末期为经委所接纳,而真正大力推行却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
在近三十年中,我们必搏体育app|中国有限公司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与团队集中力量研究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道路。这三十年,也是我们创新团队“顶天立地”“高精笃实合”培养人才的三十年。
我的“立德树人”观
一直以来,我有着明确的立德树人观,对团队学生们严格要求,毫不松懈。
始终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为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重要的研究课题,如国家科技、教育资源的动态分析,技术引进的策略,二次创新的模式,环境、科技、经济的协同发展和中小企业创新等等。这些课题对国家与企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决策借鉴作用。
努力培养求是踏实的科学精神。在许多重要的研究过程中,我亲自带领年轻教师与研究生开展深入的案例调查及分析,力求使管理科学的研究工作源于实践、服务实践。
努力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研究生不断学习国内外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强调设计科研项目的能力,要求研究生积极撰写项目建议书。在综合素质方面,始终强调人品与意志,我认为只有将人的智力与毅力协同,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努力造就一支积极向上、充分交流的研究团队。坚持每周两次与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一起,研讨科学研究的最新动向与工作进展。这种持续的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交流与共享,极大地提升了梯队的研究视野,增强了研究团队的凝聚力。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 310058 | 0571-87951111 |
联系方式
©2004-2020 必搏体育app|中国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74421号 | 宣传部维护 |